欢迎访问:贵州省地矿局物化勘院门户网站!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0851-8630149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勘文化
地球化学块体概念介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地球化学块体理论是在中国区域化探扫面成果及近年来完成的大量研究及试验工作基础上,由谢学锦院士及其合作者提出的一种新的资源追索与评价研究体系。

它应用全局的观点,对全国区域地球化学填图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除了各种类型的局部分散晕及区域性异常之外,还存在一系列更宽阔的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这些宽阔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表明,地球上存在着特别富含各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在这些块体中,由于成矿物质供应量巨大,因而在其后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在地质条件有利的地点富集形成矿床或矿集区。为了对这些成矿元素的高含量带进行研究,确定面积大于1000km2的高含量带作为地球化学块体,并对其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及地球化学块体下限均作了规定,具体见下表。

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与地球化学块体

 

贵州省地球化学块体圈定是基于已完成的贵州全省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利用10km×10km窗口数据进行圈定及内部结构剖分,具体块体圈定的作法是(以金为例):

1、选择某一元素,选定一个下限(2.4×10-9)对应的地球化学块体作为初始地球化学块体,将其从左至右,从下至上顺序编号为100001000110002……;

2、抬高含量下限(3.4×10-9),此时较大的初始地球化学块体必然分解成较小的地球化学块体,将分解后的较小地球化学块体按照从下至上,从左至右顺序编号为200002000120002……;

3、继续提高含量下限(4×10-9),已分解的地球化学块体,将继续分解成更小的地球化学块体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按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顺序将其编号为300003000130002……以此类推,最终形成地球化学块体图(如下图)。

 



上一篇:
下一篇: